当前位置:古代文学网 > 赏析
《鹊桥仙·夜闻杜鹃》阅读及答案

鹊桥仙·夜闻杜鹃

[宋]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7.请分析“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的作用。

18.请分析全词如何围绕“闻鹃”构思。

19.分析词的下阕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及解析:

17.点题,点明季节;借景抒情,描绘了一幅夜深人静,孤灯难眠,江风连雨的晚春图景引出杜鹃,奠定了全词悲凉的情感基调。   

18.上阕为杜鹃的出场营造环境;以“莺燕”反衬“杜鹃”;下阕由“闻鹃”引出感慨。   

19.半生漂泊的悲伤(或思乡难归);光阴虚度的感慨(或功业无成);国事维艰的忧虑,孤独寂寞的愁绪。

17.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句作用分析。上片描述杜鹃夜啼的情景,词人从景物写起:“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茅檐”、“蓬窗”指其简陋的寓所。当然,陆游住所未必如此,这样写无非是形容客居的萧条,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作铺垫。“春晚”,点明季节,奠定了全词悲凉的情感基调

点睛: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此题是开头,注意从开头的作用分析。

18.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作的结构分析。全词如何围绕“闻鹃”构思,需要抓住“杜鹃”阐述。上片描述杜鹃夜啼的情景“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这时他听到了鹃啼,但又不直接写,而是先反衬一笔:莺燕无声使得鹃啼显得分外清晰、刺耳;莺燕在早春显得特别活跃,一到晚春便“燕懒莺残”、悄然无声了,对这“无声”的怨悱,就是对“有声”的厌烦。下片是写夜闻鹃鸣的环境,着重于气氛的渲染写愁苦情状及内心痛楚

()
热门古诗

本站内容来源于搜索引擎及互联网,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23 古代文学网 鲁ICP备1502583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