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古代文学网 > 诗文 > 唐代
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江上行,
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
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
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
更作风檐夜雨声。

()
翻译与注释

注释:
①二月二日:蜀地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东风:春风。笙:一种管乐器。它是用若干根装有簧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座子上制成的。
②花须:花蕊,因花蕊细长如须,所以称为花须。柳眼:柳叶的嫩芽,因嫩芽如人睡眼方展,所以称为柳眼。无赖:本指人多诈狡狯,这里形容花柳都在任意地生长,从而撩起游人的羁愁。
③元亮井:这里指故里。元亮,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字。亚夫营:这里借指柳仲郢的军幕。亚夫,即周亚夫,汉代的将军。他曾屯兵在细柳(在今陕西咸阳西南)防御匈奴,以军纪严明著称,后人称为‘亚夫营”、“细柳营”或“柳营”。
④游人:作者自指。风檐雨夜声:夜间檐前风吹雨打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江边浪潮声的凄切。

译文:
二月二日这一天春游到江上,春风和畅阳光送暖乐曲悠扬。
花蕊如须柳芽如眼婀娜多姿,紫蝶黄蜂盘旋飞舞情意更长。
客居万里之外常思回归故里,柳伶郑处供职已有三年时光。
江上的新滩不理解我的心意,风吹雨打屋檐似的哗哗作响。

参考赏析

《二月二日》赏析

  诗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湿,天寒吹久则声涩不扬,须以微火香料暖笙。东风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声清了。“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

  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写江上春色。如果说首联还是描写刚接触外界事物时一种自然的感受,这一联则是有意寻春、赏春了。花、柳、蜂、蝶,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红(花)、绿(柳)、黄、紫,更写... [查看更多]

其他资料

暂无资料

作者介绍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猜你喜欢

和刑部成员外秋夜寓直寄台省知己

列宿光三署,仙郎直五宵。时衣天子赐,厨膳大官调。
长乐钟应近,明光漏不遥。黄门持被覆,侍女捧香烧。
笔为题诗点,灯缘起草挑。竹喧交砌叶,柳亸拂窗条。
粉署荣新命,霜台忆旧僚。名香播兰蕙,重价蕴琼瑶。
击水翻沧海,抟风透赤霄。微才喜同舍,何幸忽闻韶。

()

骊山

骊山绝望幸,花萼罢登临。地下无朝烛,人间有赐金。
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万岁蓬莱日,长悬旧羽林。

()

立碑

勋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
但见山中石,立作路旁碑。
铭勋悉太公,叙德皆仲尼。
复以多为贵,千言直万赀。
为文彼何人,想见下辈时。
但欲愚者悦,不思贤者嗤。
岂独贤者嗤,乃传后代疑。
古石苍苔字,安知是愧词!
我闻望江县,曲令抚茕嫠,[曲令名信陵。]
在官有仁政,名不闻京师。
身殁欲归葬,百姓遮路歧。
攀辕不得归,留葬此江湄。
至今道其名,男女涕皆垂。
无人立碑碣,唯有邑人知。


铭勋悉太公,叙德皆仲尼:一作勋名悉太公,德教皆仲尼

()
组合
诗经楚辞乐府宋词精选小学古诗初中古诗高中古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诗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古诗十九首
类型
写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咏物送别离别离愁田园边塞军旅贬谪羁旅写风写人写雨写雪写花写草梅花荷花菊花桃花牡丹杨柳松树月亮竹子山水西湖音乐美食游玩思乡写山写水长江庐山泰山黄河饮酒登高怀远怀古爱国题诗和诗爱情相思励志亲情思念伤感乐观赞颂归隐忆昔愤慨友情赠答挽诗奉和应制婉约闲适豪放喜悦地点节日春节气节叙事元宵节闺怨悼亡战争读书思亲哲理惜时人生讽刺闺思宫怨伤逝惜春客愁劝勉生活孤独感慨抒情寓言惆怅宴会写鸟访友沧桑伤春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除夕重阳节乐府忧国忧民咏史怀古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愤世嫉俗托物言志

本站内容来源于搜索引擎及互联网,如果我们的某些资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opyright © 2023 古代文学网 鲁ICP备15025830号-6